
未来50年,国内不可能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。为什么?这要从心理学和人才环境两个方面谈起。
心理学中,把人基本性格(个性)分为四种类型:
一,多血质,有耐力,适于搞管理等工作。
二,胆汁质,有爆发力,适于做运动员,军人。
三,粘液质,细致含蓄,适于做护士和服务类工作。
以上三种性格均不可能获诺奖。只有第四种抑郁质又称神经质的人才有可能。这种人对知识和任何事物都敏感,情绪不稳定,多愁善感,常常焦虑不安。特别是睡觉时,外界稍有声音就睡不着,很不适应集体生活,由此严重影响其智力和能力的发挥。一旦生存条件适应,就能表现出超常的智力,甚至出现不学便知的奇怪形象。神童学霸就是这种性格。他们善于刨根问底,问的人心烦。他们在探索科学的同时,自己探索出探索的方法。
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,常常是生活在烦恼之中,极易患上抑郁症,诱发出许多病症。其痛苦无人能够理解,也无人可怜,反倒是被人看不起,说成是古怪,神经病。其实也就是神经衰弱症。等到老了,脑力体力都不行了,即使生存环境改善了,也无济于事。
在贫苦的农村,冬受寒袭,夏被叮咬,营养不良,有许多这样的奇才被埋没了,因为人们普遍认为,不能适应环境就是智力能力地下。
唯一一种能获诺奖性格的人,得不到成长的环境,当然就不会有人获奖。
中国搞科研的人大都不是这种神经质的性格。一个对科学不着迷不执着的帅哥怎么可能获诺奖呢?
丑牛人2024.8.25
电话:0532-81927380
0532-81927390
邮箱:qdgy88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230号檀香湾2号楼405室
© 2023 青岛高远热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鲁ICP备12016072号-2